成都世运会颁奖物资如何让世界看见“中国美”?
中新网成都7月8日电(记者 贺劭清)从川剧变脸到太阳神鸟,中国美从榫卯智慧到东方竹编……8日,成都成都世运会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,世运成都世运会颁奖物资正式对外公布,奖物界其中的资何中国元素引人注目。
据了解,让世将于2025年8月7日至8月17日举行的中国美成都世运会,是成都中国大陆首次举办世界运动会,也是世运继成都大运会后,中国西部地区再次举办国际综合性运动会。奖物界
作为讲述中国故事、资何传递天府温度的让世“文化使者”,成都世运会颁奖物资如何让世界看见“中国美”?中国美
颁奖纪念品:以川剧变脸为灵感
成都世运会颁奖纪念品“‘蜀宝’‘锦仔’川剧瑰宝摆件”以川剧变脸为灵感,创新设计双面一体背对背的成都“蜀宝”“锦仔”玩偶。玩偶包装纹饰取自川剧华服与世运标识,世运用独具匠心的设计表达对运动员的祝福。
颁奖托盘:“金乌负日”“花重锦官”时空对话
成都世运会颁奖托盘整体为圆润流畅的扇形,握柄处浮雕太阳神鸟振翅纹与芙蓉盛放图,再现古蜀金沙文明与蓉城千年花事。托盘采用蓝绿渐变釉色,如青城叠翠;内衬防滑绒布印世运几何纹,沿袭大运会模具的梯形握柄兼顾防滑与人体工学。
出土于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饰,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,表达了中国古人对生命与运动的讴歌;芙蓉自五代后蜀遍植成都,1983年成为成都市花。二者交融,达成“金乌负日”“花重锦官”的时空对话。
颁奖台:理念源自中国榫卯智慧
成都世运会颁奖台以世运标志几何图形解构重组,蓝绿至浅绿的色块渐变如龙泉山梯田层叠。模块化拼接设计可灵活切换个人与团体领奖场景,两侧衔接扣确保稳固。
模块化的理念源自中国传统榫卯智慧,与都江堰“因势利导”的治水哲学一脉相承。渐变色系取意青城云雾、蜀南竹海,传递“绿满天府、生机不息”的循环再生生态观。
奖牌包装盒:东方竹编守护奖牌
成都竹编源于战国,以瓷胎竹器闻名。成都世运会奖牌包装盒以竹编技艺手工编织,纵横竹篾织就“方圆周正”之型守护奖牌,跳色竹绿点缀如锦江春色。
成都世运会颁奖物资以器物为媒,完成了一场文明传承与青春盛会的交响。当全球运动员手捧双面戏偶、立于绿意舞台,他们触摸的不仅是巴蜀文脉的千年心跳,更是一个充满青春、活力的体育赛事新篇章。(完)
(责任编辑:热点)
-
打“不满意”系统就没反应,只有“满意”才能提交?近日,有网友反映,当地统一政务服务平台的“不满意”评价无法提交,只能打三星以上的“满意”评价才能提交。记者亲测后发现,在选择一星和二星时,评价的确无法提 ...[详细]
-
7月7日,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。7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百团大战纪念馆。传递哪些信息?点击视频↓↓↓视频:主播说联播丨总书记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,传递哪些信息?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7日下午, ...[详细]
-
近期接连发生疲劳驾驶肇事致多人伤亡事故 公安部交管局发出预警提示
中新网7月9日电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消息,近期,湖北、重庆、陕西等地接连发生因驾驶人疲劳驾驶导致的多人伤亡事故。2025年7月1日,山西大同新荣区208国道发生一起半挂牵引车追尾等待红灯的工程 ...[详细]
-
中新网上海7月8日电 (缪璐 陈惠晗)2025年“台湾青年法律人才实践基地”项目活动8日在上海举行。本届活动以“AI、出海、未来”为目标,聚焦人工智能、跨境数据合规等前沿法律议题,助力大陆台籍法律青年 ...[详细]
-
中新社广西来宾7月9日电 题:螺蛳粉牵两岸情 烟火味里话融合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“酸笋在油锅里爆香的滋滋声,很有诱惑力。从准备配料,到熬制螺蛳粉汤,再到烫粉,整个烹饪过程,让我感觉很有趣。”台湾青年、 ...[详细]
-
佟轩语: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,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。在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澎湃热潮中,改革强音响彻神州,奋进力量凝聚共识,实干行动擘画新篇。 ...[详细]
-
中新社北京7月8日电 (记者 张素)记者8日从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,今年上半年,全国检察机关受理“减假暂”(对监狱服刑犯人实行减刑、假释、暂予监外执行的统称)审查案件13万余人,其中减刑12万余人。 ...[详细]
-
中新社香港7月8日电 债券通有限公司(简称“债券通公司”)8日在香港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举办“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”(简称“论坛”),庆祝中国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合作机制“债券通”开通 ...[详细]
-
近期接连发生疲劳驾驶肇事致多人伤亡事故 公安部交管局发出预警提示
中新网7月9日电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消息,近期,湖北、重庆、陕西等地接连发生因驾驶人疲劳驾驶导致的多人伤亡事故。2025年7月1日,山西大同新荣区208国道发生一起半挂牵引车追尾等待红灯的工程 ...[详细]
-
中新社北京7月8日电 (记者 张素)记者8日从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,今年上半年,全国检察机关受理“减假暂”(对监狱服刑犯人实行减刑、假释、暂予监外执行的统称)审查案件13万余人,其中减刑12万余人。 ...[详细]